然而,在祈福医院新生儿科,一对刚出生的双胞胎却面临一场生死决择。难道稚嫩的小生命就这样凋零吗?
贫困户生下早产双胞胎,父亲无奈欲放弃一个
诞下双胞胎男孩,一般家庭都会高兴不已。可到肖先生这儿,他却愁白了头。事缘肖先生家境贫困,两个孩子因为早产,体重较低,发育不成熟,都需要住院治疗。
肖先生来自湖北荆州,是当地精准扶贫的对象,属于建档立卡的贫困户。他与妻子都是离婚后重组家庭,双方各自育有一个女儿和两个儿子。肖先生在广州白云区打工,妻子住在姐姐位于番禺的出租屋里。
5月31日,怀孕31周+3的妻子因胎膜早破37小时,剖宫产生下双胞胎男孩。大宝体重仅1200克,属于极低体重儿,小宝体重也只有1550克,属于低体重儿。两个孩子出生后呼吸弱,全身青紫,患有“新生儿肺透明肺病”,呼吸困难,经给予气管插管复苏治疗后,送入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。

“听说是双胞胎后,还是很开心的。但是一想到孩子的情况我的心就乱了。后来,新生儿科的医生跟我说了孩子的大概治疗费用后,我就说能不能只救一个。”说起当时的情况,肖先生依然无奈中带有伤感。“生下来了也不想放弃,可是我经济能力不能同时救两个孩子,就想只救情况好点的小宝。”
一个都不能少!大家齐伸手,双胞胎都能治了
得知肖先生的选择后,新生儿科主任傅万海主任医师与肖先生进行了谈话。他说,两个宝宝的情况如果给予积极治疗是可以救活的,而且孩子可以健康的长大。如果经济上有困难,可以寻求社会的帮助,像轻松筹、水滴筹这样的平台,还有一些针对早产儿的救助基金。大家一起想办法,不要放弃任何一个孩子。
傅万海主任是广东省医学会围产学分会副主任委员,在广东省长江公益基金会开展的“护曦行动”早产儿救助项目担任专业评审专家。护曦行动积极联动专业权威力量,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救助网络,探索高效机制,尽可能地帮助更多困境中的早产儿获得及时的救治。
傅万海主任立即联系基金会的张燕秘书长,向她说明情况,尽管祈福医院尚不是该救助项目的签约合作医院,但了解到等待救助宝宝的情况危急以及家境困难,基金会开通绿色通道接收申请资料,经评审专家审核符合救助标准同意救助。
同时,肖先生也在朋友的帮助下开始申请“水滴筹”。得知能申请到长江公益“护曦行动”早产儿救助基金每个孩子治疗费1万元后,肖先生决定两个孩子都救。6月7日下午6点向“水滴筹”提交全部资料,5天后,共筹款3.9万多元。肖先生还回老家为孩子办了异地医保,祈福医院与当地医保局联网,可以实时报销。经过大家的齐心协力,两个孩子的费用基本能解决了。不用再面临“二选一”的艰难抉择,肖先生这才松了一口气。
医护人员精心救治,双胞胎闯过三大难关
傅主任说,两个孩子因为早产,主要存在三个难关:一是呼吸关,因孩子肺部发育不成熟,尤其是体重较低的大宝,肺部几乎不含空气,呼吸困难,需要进行呼吸支持;二是营养关,先是要进行静脉营养,后面慢慢转成肠道内营养,通过胃管打营养物质进去;三是感染关,孩子因胎龄小体重低,各器官发育尚不成熟,免疫力低下,很容易发生感染,容易发生败血症、发热、休克等。
在医护人员日夜监护、精心救治下,婴儿经历了三大难关,各项生理指标逐渐恢复正常。目前,两个孩子的一般情况稳定,体重都在稳步增长,呼吸自如,但仍需要在保温箱内给予低浓度氧。
肖先生只要有空就来探望孩子,虽然只能在医生和护士的手机上看一下孩子的视频,无法亲密接触,但看到孩子一天天努力地长大了,“心里还是很高兴的”。

小宝与爸爸妈妈和主治医师张琴合影
6月28日上午,体重已达2.17千克的小宝顺利出院。尚在月子中的妈妈和爸爸一起抱他回家。7月12日,在医护人员的呵护下,大宝的体重达到2.36千克,每次可吸奶25ml,顺利出院。

出院前,爸爸给大宝喂奶

爸爸带大宝出院
最后,祝福大宝和小宝身体健康,快乐长大!
祈福医院新生儿科

科室设置床位35张,其中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(NICU )床位10张,病房类别标准达广州市新生儿病房分类五级,配有多功能无创呼吸机、新生儿专用常频及高频振荡呼吸机、多功能高档心电监护、高档婴儿保暖箱、蓝光照射仪器及T-组合复苏器等国内外一流先进设备。
新生儿科在早产儿、极低出生体重儿、胎粪吸入综合征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、新生儿肺出血、新生儿肺动脉高压、高胆红素血症等危重症的救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,曾成功救治多名胎龄在30周以内体重1000g以下的早产儿及濒临生命边缘的危重新生儿。